产后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感染控制、中医调理等方式处理。发汗退热需谨慎,可能与产褥感染、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体温低于38.5℃时建议温水擦浴、减少衣物,避免酒精擦拭刺激皮肤。家长需每2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观察是否伴随寒战或意识模糊。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退热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哺乳期用药需注意药物成分是否通过乳汁分泌,家长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间隔。
产褥感染需完善血常规及分泌物培养,乳腺炎需排空乳汁配合抗生素。这两种情况均禁止强行发汗,可能加重感染扩散风险。
气血亏虚型发热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外感风寒可用荆防败毒散。中药发汗需在中医师辨证后实施,自汗盗汗者禁用辛温发汗法。
产后发热期间建议保持室内通风,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暂停油腻汤饮。若体温持续超过39℃或出现脓性恶露,须立即就医排查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