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肺源性心脏病心胸比例是怎么回事

57669次浏览

肺源性心脏病心胸比例异常可能与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栓塞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1、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肺源性心脏病的核心病理改变,长期肺部疾病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为克服阻力而发生代偿性肥厚。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胸痛,严重时出现晕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西地那非片降低肺动脉压力,辅以吸氧改善缺氧状态。

2、右心室肥大

持续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负荷加重,心肌细胞增生导致心室壁增厚,X线检查可见心影扩大、心尖上抬。患者常伴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配合呋塞米片减轻心脏前负荷。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疾病引起长期低氧血症,刺激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桶状胸。治疗需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控制气道炎症,配合长期家庭氧疗延缓病情进展。

4、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心病可导致左向右分流,后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儿童期可能出现发育迟缓、杵状指。需通过手术修补缺损,成人患者可考虑使用波生坦片延缓肺血管病变。

5、肺栓塞

肺动脉血栓栓塞急性发作时,右心室后负荷骤增导致急性右心扩大,X线可见肺动脉段突出。突发呼吸困难、咯血是典型表现。需紧急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后续口服华法林钠片抗凝治疗3-6个月。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二手烟,保持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钠摄入在3克以内。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可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改善肺功能。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当静息状态下血氧低于90%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合并水肿者需每日记录体重变化,体重短期增加超过2公斤提示病情加重。

相关推荐

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吗
肺源性心脏病严重与否主要根据肺部及心功能影响。发病早期一般不严重,晚期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病情较严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下肢水肿的原因
慢性肺心病下肢水肿可能是由于肺血管阻力增大,右心呼气所需收缩力增大所致。在肺心病患者中,右心功能障碍,射血能力下降,血流受阻,导致下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和腹腔积液,所以一定要及早做治疗,要积极的控制感染,尽量避免病情的复发。
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需要治疗吗
对于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来说,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减轻疾病对身体带来的危害。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也有一定的针对性治疗。对于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治疗,可采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措施,目的是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祛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逐渐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肺源性心脏病预后怎么样
肺源性心脏病预后不良。肺源性心脏病病程较长,随病情进展和时间延长,心、肺功能逐渐降低,后期可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水电平衡紊乱,甚至出现肺性脑病。早期进行治疗可延缓其进展,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病或急性加重时及时治疗,或于缓解期预防急性加重发作,均可延缓肺心病进展,如果发展至不可逆阶段,预后较差。
01:3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
肺源性心脏病,指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由于各种病变导致肺循环的阻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加所致的疾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更为常见。其症状包括:一、慢性肺部疾病症状,如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感冒或受凉后,症状可加重。二、心肺功能衰竭的症状,表现呼吸衰竭、口唇紫绀,部分患者出现腹胀、恶心纳差、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者由于呼吸衰竭可出现谵妄、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01:5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怎么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程较长,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总体治疗目标包括:一、缓解病情进展,平日注意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可于家中吸氧治疗,避免疾病急性加重。二、控制症状,当疾病由于感染等诱因急性加重时,需要早期应用抗生素加强抗炎,尽早控制感染;当痰液增多时,积极应用化痰药物促进排痰,避免痰液潴留,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通过理疗、吸痰护理等方法排痰;当合并呼吸困难以及水肿症状时,需要给予平喘、利尿消肿的药物缓解症状。三、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同时加强营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怎么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很痛苦,属于心脏病中的一种疾病,危害巨大,会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出现,一定要及早处理。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这种疾病,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控制呼吸衰竭这种不良症状,否则后果严重,此外,可以考虑在家里做一些长期家庭氧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