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低导致脑出血可通过输注血小板、控制血压、止血药物、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血小板减少可能由药物副作用、感染、自身免疫疾病、骨髓疾病等因素引起。
急性出血时需紧急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提升血小板计数,同时监测凝血功能。适用于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⁹/L或活动性出血患者。
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可减少再出血风险。常用降压药包括尼莫地平、乌拉地尔等钙通道阻滞剂,需避免血压剧烈波动。
氨甲环酸可抑制纤溶亢进,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能快速止血,维生素K可改善凝血因子合成。需在凝血功能监测下使用。
血肿量超过30ml或脑疝风险高时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前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术后仍需持续监测血小板及凝血指标。
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及磕碰,饮食选择软质易消化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出现头痛呕吐等新发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