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乙肝后出现眼睛发红、发烧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退热、眼部护理、定期复查等方式缓解。这些症状可能与乙肝病毒活动、继发感染、免疫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毒载量,同时监测肝功能变化。
体温超过38.5℃时可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避免使用可能损伤肝脏的阿司匹林类药物。
结膜充血可能与病毒性结膜炎相关,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干涩,避免揉眼,若出现脓性分泌物需排查细菌感染并局部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每3-6个月检测乙肝DNA、肝功能及肝脏超声,评估是否出现肝硬化等并发症,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病期间保持充足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出现持续高热或视力下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