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后发热不退可能与感染、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吸收热、继发性贫血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抗感染治疗或对症处理。
开放性伤口或手术创面易继发细菌感染,病原体释放致热原导致发热,需进行血常规及细菌培养检查,可选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疗。
机体对出血损伤产生应激反应,炎症介质刺激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吸收热,通常体温不超过38.5℃,可物理降温配合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大面积皮下血肿或内脏出血后,坏死组织分解产物作为致热原引发吸收热,表现为低至中度发热,需加强局部引流并监测血生化指标。
严重失血导致血红蛋白降低,组织缺氧诱发代偿性体温升高,需及时纠正贫血并排查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
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或体温超过39℃应及时就医,监测血压心率变化,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补充含铁丰富食物促进造血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