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属于血液系统肿瘤,主要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疾病进展可导致骨质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及反复感染。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电离辐射暴露、慢性抗原刺激、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相关,部分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如del(17p)。
典型表现为骨痛(尤其腰背部)、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部分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反复细菌感染及贫血相关乏力。
需结合骨髓穿刺(浆细胞比例超过10%)、血清M蛋白检测、影像学检查(全身低剂量CT或PET-CT显示溶骨性病变)进行确诊。
采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免疫调节剂(来那度胺)及CD38单抗(达雷妥尤单抗)等靶向治疗,高危患者需考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者应保持适度活动预防骨质流失,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维持肾功能,接种肺炎球菌及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定期监测血钙及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