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引起胃肠炎的食物主要有生冷海鲜、未彻底加热的肉类、变质乳制品、辛辣刺激食物等。胃肠炎通常由饮食不当、病原体感染、药物刺激、慢性疾病等因素引发,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
生鱼片、牡蛎等可能携带诺如病毒或副溶血性弧菌,易导致急性胃肠炎。建议充分加热后食用,出现水样便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未煮熟的禽畜肉可能含沙门氏菌或大肠杆菌,引发发热伴黏液脓血便。肉类应烹饪至全熟,确诊细菌性肠炎需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黄连素等抗菌药物。
过期酸奶、奶酪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用后2-6小时出现剧烈呕吐。储存乳制品需冷藏且在保质期内,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补液并配合酪酸梭菌活菌片调节菌群。
辣椒、烈酒等刺激胃肠黏膜,加重慢性胃炎患者的烧灼感。发作期应选择米粥、馒头等清淡饮食,必要时服用铝碳酸镁、雷尼替丁、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保护黏膜。
日常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进食隔夜饭菜与不洁水果,出现持续发热或血便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急性期可少量饮用淡盐水预防脱水,恢复期逐步增加优质蛋白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