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是气道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激光消融术、冷冻治疗等方法。气道狭窄可能由肿瘤压迫、结核感染、外伤瘢痕、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
通过支气管镜导入球囊导管,对狭窄部位进行机械扩张,适用于良性瘢痕性狭窄。治疗后可配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药物控制炎症。
在狭窄段放置金属或硅胶支架维持气道通畅,多用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气道阻塞。术前需评估狭窄位置与长度,术后可能出现支架移位、肉芽增生等并发症。
利用激光汽化阻塞气道的肿瘤或肉芽组织,适用于中央型气道阻塞。治疗时需严格控制激光能量,避免气道穿孔,术后需监测出血情况。
通过低温冷冻破坏异常组织,对出血风险高的病变更具优势。治疗后可联合使用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氨溴索注射液、沙丁胺醇气雾剂等药物改善通气。
术后需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剧烈咳嗽,定期复查支气管镜评估治疗效果,出现呼吸困难加重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