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的粘稠度因病因不同存在差异,通常可分为漏出液(较清稀)和渗出液(较粘稠)两类,主要与感染、肿瘤、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
漏出液质地清稀,类似淡黄色血清,多见于心力衰竭、肝硬化或肾病综合征等非炎症性疾病,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原发病即可改善。
渗出液较为粘稠,常呈浑浊或血性,多由肺炎、结核、恶性肿瘤等炎症或肿瘤导致,需针对病因进行抗感染或抗肿瘤治疗。
化脓性胸膜炎产生的积液最为粘稠,呈脓性并伴有臭味,需通过胸腔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于细菌性胸膜感染。
慢性结核性胸膜炎可能形成胆固醇性积液,液体粘稠且含大量结晶,需通过胸膜剥脱术等外科干预处理。
建议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时及时就诊,通过胸部超声和穿刺检查明确积液性质,治疗期间保持低盐饮食并避免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