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随二氧化碳潴留的原因主要有气道阻塞、肺泡通气不足、呼吸肌疲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呼气时小气道塌陷,二氧化碳排出受阻。可能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噻托溴铵等药物。
肺气肿使肺泡结构破坏,有效通气面积减少,二氧化碳交换效率下降。通常与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伴随桶状胸、活动耐力下降。需通过氧疗和呼吸康复改善。
长期过度通气负荷导致膈肌等呼吸肌群功能减退,潮气量降低造成二氧化碳蓄积。常见于营养不良患者,表现为浅快呼吸。建议营养支持联合无创通气。
肺部毛细血管床减少及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导致部分肺泡有灌注无通气,二氧化碳弥散障碍。多继发于肺动脉高压,可能出现下肢水肿。需控制原发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