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损伤指肺泡壁、血管周围等肺间质结构出现炎症或纤维化改变,常见于间质性肺炎、尘肺、结缔组织病肺受累等疾病,早期表现为干咳、活动后气短,晚期可能出现呼吸衰竭。
肺间质损伤可分为环境因素、药物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特发性三类,长期粉尘接触或使用胺碘酮等药物可能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也可累及肺部。
特征性病理变化包括肺泡间隔增厚、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沉积,这些改变导致气体交换障碍,最终形成蜂窝肺等不可逆结构改变。
高分辨率CT是主要诊断手段,可显示磨玻璃影、网格状改变等特征,肺功能检查多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下降。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炎症活动期,吡非尼酮等抗纤维化药物可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晚期病例需考虑肺移植。
患者应避免吸烟和接触粉尘,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肺功能和影像学变化,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