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打针还是吃药

发烧选择打针还是吃药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轻度发热可优先口服药物,持续高热或伴随严重症状时建议注射治疗。
口服退烧药适用于体温未超过39摄氏度的普通发热,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这类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发挥作用,起效时间约30-60分钟,能有效缓解发热伴发的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服药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避免空腹服用刺激胃肠黏膜。儿童可选择口感较好的布洛芬混悬滴剂或对乙酰氨基酚颗粒。
注射治疗更适合体温持续超过39.5摄氏度的高热患者,或存在呕吐、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的情况。临床常用注射用赖氨匹林、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等药物,通过肌肉或静脉给药能快速降低体温。对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医生可能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注射治疗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可避免口服药物吸收不良的问题,但可能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过敏反应。
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先测量体温并观察伴随表现,体温38.5摄氏度以下可物理降温配合口服药物。若高热持续12小时不退或出现抽搐、皮疹等异常症状,须立即就医。老年人与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弱,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无论选择哪种治疗方式,都应保证充足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穿着透气衣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粥类、果蔬为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