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主要由肺泡破裂、胸部外伤、机械通气不当、肺部疾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剧烈运动或咳嗽导致肺内压骤增,使肺泡壁破裂形成活瓣样结构,空气进入胸膜腔后无法排出。需立即穿刺减压,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头孢曲松预防感染、氨茶碱缓解支气管痉挛。
肋骨骨折或锐器伤直接刺破胸膜,形成单向阀门效应。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颈静脉怒张,需紧急放置胸腔引流管,配合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布洛芬镇痛。
正压通气参数设置过高导致气压伤,多见于重症患者。表现为血氧饱和度骤降、气管偏移,需调整呼吸机模式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必要时使用肌松药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镇静剂丙泊酚。
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大疱患者易发生自发性气胸恶化,胸膜腔持续积气压迫纵隔。需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术前使用沙丁胺醇扩张支气管、甲泼尼龙减轻炎症反应。
突发呼吸困难伴大汗淋漓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及高空飞行,定期复查胸片评估肺复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