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主要分为生理性柱状上皮异位和病理性宫颈糜烂两种类型,具体分型依据包括糜烂面积、糜烂深度及病理检查结果。
青春期或妊娠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的柱状上皮外移,表现为宫颈表面红色颗粒样改变,无须治疗。
由慢性宫颈炎、HPV感染等引起,需通过妇科检查区分单纯型、颗粒型和乳突型糜烂,常伴随分泌物异常。
根据糜烂面积占宫颈比例分为轻度(1/3以内)、中度(1/3-2/3)和重度(超过2/3),需结合细胞学检查判断。
通过阴道镜活检明确是否为真性糜烂(上皮缺损)或假性糜烂(柱状上皮覆盖),真性糜烂需警惕宫颈癌前病变。
建议每年进行宫颈TCT和HPV联合筛查,避免使用阴道冲洗等刺激行为,保持会阴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