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早期表现为低热,进展期可达38-39℃,重症可能出现持续高热。发热主要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继发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因素有关。
肠道病毒直接侵袭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药物退热,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
机体产生炎症因子引发发热反应,建议家长保持患儿水分摄入,配合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清热解毒口服液辅助治疗。
口腔疱疹破溃后可能合并细菌感染,表现为反复高热,需就医检查血常规,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抗生素。
EV71型病毒可能引起脑炎导致超高热,需立即住院治疗,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静脉用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家长发现患儿发热时应避免过度包裹,保持室内通风,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需及时儿科就诊,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嗜睡、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