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肌病在病情稳定期可进行轻柔按摩,急性期或伴有严重肌溶解时禁止按摩。按摩干预需结合患者肝功能、肌酶水平等指标综合评估。
肌酸激酶恢复正常后,轻柔按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建议采用揉捏法配合红外线理疗,单次不超过20分钟,每周2-3次。
肌溶解阶段按摩可能加重肌纤维损伤,表现为肌红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此时需绝对制动并配合静脉水化治疗。
合并肝硬化患者需监测凝血功能,INR值超过1.5应避免深层组织按摩。可改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替代传统手法治疗。
按摩期间需加强维生素B1、B6及优质蛋白补充。推荐同步进行阻抗训练预防肌肉萎缩,训练强度以不诱发肌痛为限。
酒精性肌病患者按摩前后应监测肌酸激酶变化,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须严格戒酒并补充水溶性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