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与热泻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症状特征和传染性。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引起,表现为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热泻多为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症状以水样便为主,通常无显著发热或血便。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感染引发,具有强传染性;热泻常因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或中暑等非感染性因素导致,无传染性。
细菌性痢疾伴随高热、左下腹压痛、排便次数多且量少,粪便含脓血;热泻以大量水样便为主,可能伴轻度脱水,罕见发热或血便。
细菌性痢疾粪便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培养可检出志贺菌;热泻粪便检查多无异常,或仅见未消化食物残渣。
细菌性痢疾需抗生素治疗如诺氟沙星、头孢曲松,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热泻以口服补液盐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为主,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止泻。
出现腹泻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用药。日常注意饮食卫生,生熟分开,饭前便后规范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