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在中医理论中主要分为肝气郁结型、气郁化火型、痰气郁结型、心神失养型四种类型,临床需结合具体证候辨证施治。
情志不畅导致肝失疏泄,表现为胸胁胀满、嗳气太息。治疗以柴胡疏肝散加减,可选用柴胡、香附等药物疏肝解郁,配合情志调节。
郁久化热出现口苦咽干、烦躁易怒。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常用栀子、牡丹皮等清热疏肝药物,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气滞津停形成痰浊,多见咽中梗阻、胸闷痰多。半夏厚朴汤为主方,含半夏、厚朴等化痰理气药,建议适度运动助气机通畅。
长期忧思损伤心脾,症见心悸失眠、食欲减退。归脾汤配合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营养。
各类郁证患者均需保持情绪舒畅,可配合八段锦等柔缓运动,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