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角膜炎可能单眼或双眼发病,双眼发病概率相对较小,主要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免疫状态低下、角膜外伤史、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
单纯疱疹病毒1型是主要病原体,病毒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免疫力下降时沿神经纤维迁移至角膜,表现为眼红、畏光、树枝状角膜溃疡,可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眼膏、干扰素α滴眼液。
艾滋病、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T细胞功能受损,病毒复制活跃引发双侧角膜基质炎,伴随视力模糊、角膜水肿,需系统应用伐昔洛韦片联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
角膜异物取出术、激光手术后上皮屏障破坏,病毒易侵入双侧基质层,出现地图状溃疡或盘状角膜炎,需采用更昔洛韦凝胶联合角膜修复剂治疗。
长期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滴眼液抑制局部免疫,导致病毒扩散至对侧眼,表现为角膜知觉减退、虹膜睫状体炎,需停用激素并加用口服泛昔洛韦。
出现眼痛伴视力下降时避免揉眼,佩戴墨镜减少光刺激,保持眼部清洁,及时就医进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明确病毒复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