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头晕可能由血肿压迫、颅内压升高、前庭系统受损或脑缺血等因素引起,需警惕意识障碍、呕吐、肢体无力等伴随症状。
脑实质出血形成的血肿可直接压迫神经结构,引发眩晕感。需通过CT/MRI明确出血位置,临床常用甘露醇降低颅压,氨甲环酸控制出血,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
出血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时,可能出现搏动性头痛伴视物旋转。治疗需绝对卧床,使用呋塞米脱水,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严重时需脑室引流。
脑干或小脑出血易损伤前庭神经核,表现为持续性眩晕伴眼震。可短期使用倍他司汀改善微循环,地西泮控制眩晕发作,配合前庭康复训练。
血肿占位效应可能导致椎基底动脉受压,引发后循环缺血性头晕。需监测血压波动,可用长春西汀改善脑代谢,丁苯酞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急性期应保持头高卧位,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恢复期进行平衡功能评估,饮食注意低盐低脂,控制每日饮水量在1500毫升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