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假囊肿可能由轻微外伤、局部压迫、软骨代谢异常、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穿刺抽液、加压包扎、药物注射、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耳廓受到碰撞或摩擦可能导致软骨与软骨膜分离形成囊肿,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胀。避免挤压患处,早期可冷敷减少渗出。
长期侧睡压迫耳廓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组织液积聚形成囊肿。改变睡姿并使用软垫保护耳廓有助于预防。
可能与软骨基质降解酶活性异常有关,通常伴随耳廓增厚变形。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龙注射液、曲安奈德注射液等药物局部注射。
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继而发展为假性囊肿。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需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
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外力刺激,若囊肿持续增大或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