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月经稀少的中医诊断主要与肾虚、血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艾灸、饮食调节等方式改善。
肾精不足或肾阳亏虚可能导致月经量少,伴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可选用熟地黄、山药、枸杞等药材,或遵医嘱使用左归丸、右归丸等中成药。
气血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致冲任失养,常见经色淡红、面色苍白。建议食用红枣、桂圆等补血食材,中药可选用当归、阿胶,或遵医嘱服用八珍汤、四物汤等方剂。
情志不畅或寒凝胞宫导致经血瘀阻,表现为经色暗紫有块、小腹刺痛。治疗需活血化瘀,可选用川芎、红花等药材,或遵医嘱使用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方剂。
脾虚湿盛或肥胖体质易致痰湿阻络,多见经质黏稠、形体肥胖。建议饮食清淡,中药可选用苍术、茯苓等,或遵医嘱使用二陈汤、温胆汤等化痰祛湿方剂。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生冷饮食,适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