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中毒可通过脱离污染环境、皮肤眼部冲洗、氧气吸入、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氨气中毒通常由吸入高浓度氨气、皮肤接触氨水、误服氨水、职业暴露等原因引起。
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轻度中毒者经脱离接触后症状多可缓解。
皮肤接触者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眼部暴露需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冲洗后避免揉搓患处。
出现呼吸困难时给予高流量吸氧,严重者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气管痉挛者可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中重度中毒需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减轻肺水肿,使用氨茶碱解除支气管痉挛,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氨茶碱、头孢曲松等药物。
接触氨气后应密切观察24小时,出现咳嗽加剧、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职业暴露人群应配备防护装备并定期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