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如何预防

57754次浏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需要重视的,可以选择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牛奶、鸡、鸭、豆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甜食,注意防寒保暖,注意口腔卫生,可做一些呼吸操,要尽量少用安眠药或镇静剂,以避免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发现异常及早去医院治疗。

造成慢性肺心病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疾病,对于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为了防止慢性肺心病的反复发作,要及早预防。那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如何预防?
  对慢性肺心病患者,首先从饮食开始护理措施,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瘦肉、鱼、鸡蛋、牛奶、鸡、鸭、豆制品和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和其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少吃甜食,不抽烟不喝酒,不喝浓缩食物和咖啡。当出现水肿症状时,应限制盐的摄入。
  对患本病的患者采取护理措施,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患者的衣着,特别是在冬季,可注意冷暖,外出时应戴上口罩和帽子,使患者经常洗澡,经常清洗内衣,保持皮肤干燥干净,同时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漱口。
  这种疾病,往往很难呼吸,所以做一些呼吸锻炼,这可以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也会使患者练习太极,做这些运动时,要注意运动强度,时间不会太长。平时的心态也要乐观,时刻都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长时间处于悲伤状态,那样对于治疗会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这种心脏病的患者,还要注重药物的保健措施,千万不要盲目使用药物,只有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才能使用,要尽量使用安眠药或镇静剂,以避免呼吸中枢受到限制。此外,慢性肺心病患者应根据自身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寻求心理帮助,以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相关推荐

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吗
肺源性心脏病严重与否主要根据肺部及心功能影响。发病早期一般不严重,晚期会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病情较严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为肺心病,也叫做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可以做关于肺源性心脏病的心电图,胸部x线,血气分析,血液检查,这些检查都是可以确诊的,然后根据原因针对性的去医治,这样才可以有效消除病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会分级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是会分级的,同时也不是可以随便分级的,根据活动能力大小进行区分,首先活动基本不受限的患者为心功能Ⅰ级患者,如果患者活动有轻度受限,稍微做点体力活动就会感到累,那么可能就是心功能Ⅱ级,而心功能Ⅲ级会加重一些,心功能Ⅳ级最为严重。
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
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种疾病,而且这个疾病会分为急性和慢性疾病,一旦患病会出现血尿的情况,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胸前疼痛会加重,发生头晕恶心、呕吐气短。其次就是肺源性心脏病很容易发生血栓,手臂四肢变得麻木。
01:3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
肺源性心脏病,指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由于各种病变导致肺循环的阻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加所致的疾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更为常见。其症状包括:一、慢性肺部疾病症状,如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感冒或受凉后,症状可加重。二、心肺功能衰竭的症状,表现呼吸衰竭、口唇紫绀,部分患者出现腹胀、恶心纳差、下肢水肿等症状,严重者由于呼吸衰竭可出现谵妄、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01:5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怎么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程较长,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总体治疗目标包括:一、缓解病情进展,平日注意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可于家中吸氧治疗,避免疾病急性加重。二、控制症状,当疾病由于感染等诱因急性加重时,需要早期应用抗生素加强抗炎,尽早控制感染;当痰液增多时,积极应用化痰药物促进排痰,避免痰液潴留,部分患者甚至需要通过理疗、吸痰护理等方法排痰;当合并呼吸困难以及水肿症状时,需要给予平喘、利尿消肿的药物缓解症状。三、注意预防并发症,如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同时加强营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
临床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心脏的补偿期,第二个是心脏的失代偿期。对于这两个阶段,通常被称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患者可能有右心衰竭的症状,如颈静脉充血。在晚期,患者将出现完全心力衰竭的症状,这通常表现为下肢水肿和肝脏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