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溅入眼睛存在传染风险,但概率相对较低。传播风险主要与病毒载量、暴露时间、黏膜完整性及免疫状态有关。
新鲜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较高时传染性更强,建议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结膜囊15分钟,并检测暴露源患者的乙肝病毒DNA水平。
病毒接触黏膜时间越长感染风险越大,职业暴露后需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
结膜损伤会显著增加感染概率,眼科裂隙灯检查可评估角膜上皮完整性,破损黏膜需局部使用干扰素滴眼液预防。
未接种疫苗或抗体滴度不足者风险最高,暴露后应立即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需强化免疫。
建议暴露后72小时内完成血清学检测,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定期监测肝功能与乙肝标志物至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