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主动脉钙化多数情况下属于血管老化现象,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钙化程度及是否伴随其他心血管疾病,主要评估因素包括钙化范围、血管狭窄程度、临床症状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
轻度钙化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中重度钙化可能影响血管弹性,需通过CT血管造影评估具体范围。
若出现胸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可能与钙化导致的血流受限有关,需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进一步检查。
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会加速钙化进展,控制血压血脂可延缓病情,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等。
严重钙化合并血管狭窄超过70%时需考虑介入治疗,如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但需严格评估手术风险。
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每6-12个月复查心脏彩超监测钙化进展,出现胸闷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