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创口出现的白色物质通常是纤维蛋白渗出物、食物残渣或早期肉芽组织,主要与创面愈合过程、口腔卫生、感染等因素相关,一般无须特殊处理。
拔牙后24-48小时创口渗出的纤维蛋白凝结形成伪膜,属于正常愈合反应。保持口腔清洁即可,避免用力漱口破坏凝血块。
进食后软质食物可能黏附在创面,表现为白色絮状物。建议使用生理盐水轻柔冲洗,禁止使用牙签等尖锐物品清理。
术后3-5天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肉芽组织开始生长,表面呈现灰白色。这是愈合必经阶段,无须刮除。
若伴随剧烈疼痛、腐败臭味或发热,可能为厌氧菌感染导致的脓性分泌物。需就医进行创面清创,必要时使用甲硝唑、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48小时后可遵医嘱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饮食选择温凉流质,若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