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治疗效果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类型包括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通常表现为皮肤瘀点或瘀斑,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轻度过敏性紫癜可通过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缓解症状,合并关节肿痛时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多数2-4周恢复。
伴有消化道出血或肾炎时需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必要时联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疗程需3-6个月,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的急症需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严重出血倾向者需输注血小板,部分难治性病例需利妥昔单抗等生物制剂。
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长期服用艾曲泊帕等促血小板生成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和骨髓象评估疗效。
紫癜患者应避免可疑过敏原接触,急性期卧床休息,饮食选择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食物,恢复期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