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缺损可能由外伤、感染、先天性畸形、肿瘤切除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修复手术或佩戴义耳等治疗措施。
机械性损伤如车祸、撕咬伤可直接导致耳廓组织缺失,需通过清创缝合或皮瓣移植修复,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预防感染。
严重耳廓软骨膜炎或坏死性外耳道炎可能破坏耳廓结构,需静脉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控制感染,后期通过肋软骨移植重建耳廓形态。
小耳畸形等出生缺陷常伴外耳道闭锁,需在学龄前完成耳廓再造手术,术前需评估患侧听力状况。
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根治术后可能遗留耳廓缺损,需在确保肿瘤彻底切除后采用Medpor支架进行形态修复。
建议避免耳部外伤及不当穿刺,先天性耳畸形患儿应在3-6岁完成听力评估及整形咨询,术后需定期复查防止支架外露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