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症状发展可分为早期水样便、进展期脱水、严重期电解质紊乱。治疗需结合补液、止泻、调节肠道菌群及抗病毒药物。
早期多为黄色水样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可能伴随未消化食物残渣。轻度腹泻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需静脉补液,药物可选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洛哌丁胺。
进食后易诱发喷射状呕吐,可能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片、盐酸昂丹司琼片等止吐药,严重呕吐需禁食并静脉营养支持。
体温多在38-39℃之间,婴幼儿可能出现热性惊厥。物理降温无效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持续高热需警惕继发细菌感染。
脐周阵发性绞痛常见,肠鸣音亢进。热敷腹部可缓解症状,剧痛需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必要时使用山莨菪碱片解痉。
患病期间建议进食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注意手卫生消毒,婴幼儿需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