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肾积水可通过定期超声监测、母体水化治疗、胎儿膀胱羊膜腔分流术、产后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胎儿肾积水通常由生理性尿液滞留、输尿管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道瓣膜等原因引起。
轻度肾积水可能为胎儿发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需每2-4周复查超声评估积水程度变化,多数病例在妊娠晚期自行缓解。
增加孕妇饮水量有助于促进胎儿尿液生成,可能改善功能性肾积水,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
重度肾积水合并膀胱出口梗阻时,可能需在超声引导下放置膀胱羊膜腔分流导管,该手术适用于孕18周后且存在进行性肾功能损害风险者。
出生后持续存在的病理性肾积水,根据病因可选择输尿管再植术、后尿道瓣膜切除术等,手术时机取决于肾功能评估结果。
孕期发现胎儿肾积水应转诊至胎儿医学中心评估,出生后需儿科泌尿外科随访监测肾功能及积水变化,哺乳期母亲应保持均衡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