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感染乙肝病毒可能导致急性肝炎、慢性携带状态、肝硬化和肝癌,危险程度从短期肝功能异常到终身器官损伤不等。
约90%新生儿感染后表现为急性肝炎,可能出现黄疸、食欲减退等症状。家长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干扰素α-2b等抗病毒药物,并监测肝功能指标。
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携带,病毒持续复制但无症状。家长需每3-6个月带孩子复查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必要时使用恩替卡韦等核苷类药物控制病毒。
慢性感染20年以上可能引发肝纤维化。家长应注意孩子腹部膨隆、蜘蛛痣等体征,医生可能采用肝弹性检测评估,严重时需考虑肝移植手术。
慢性乙肝患儿肝癌发生率较常人高100倍。家长要定期进行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筛查,确诊早期肝癌可选用射频消融或手术切除治疗。
建议家长按时为孩子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避免共用剃须刀等血液接触行为,哺乳期母亲若病毒载量高需在医生指导下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