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后耳朵长瘢痕疙瘩可通过局部药物注射、压力疗法、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瘢痕疙瘩通常由创伤修复异常、遗传因素、感染或局部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曲安奈德、复方倍他米松可直接注射至瘢痕组织,抑制胶原过度增生。注射后可能出现皮肤萎缩或色素脱失等副作用,需由医生操作。
佩戴定制耳夹或硅胶垫片对瘢痕持续加压,通过机械压力抑制瘢痕增生。需每日佩戴超过12小时并持续数月,适用于早期较小的瘢痕疙瘩。
脉冲染料激光或点阵激光可选择性破坏瘢痕内血管,减少胶原合成。治疗需重复进行多次,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或色素沉着。
对顽固性大型瘢痕疙瘩可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后放射治疗,但复发概率较高。术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减张缝合和抗瘢痕药物。
日常应避免对瘢痕的摩擦刺激,瘢痕体质者打耳洞前需谨慎评估风险。治疗后需定期复诊观察恢复情况,发现瘢痕复发迹象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