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百日咳属于风邪犯肺、痰热壅肺等证型,对应西医的百日咳杆菌感染,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治疗需结合辨证施治,常见证型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痰热壅肺、气阴两虚四种。
初期咳嗽声重,痰白清稀,多因外感风寒所致。治疗以疏风散寒为主,可选用三拗汤加减,常用药物包括麻黄、杏仁、甘草。风寒证患儿需注意保暖,家长可配合背部穴位按摩。
咳嗽痰黄黏稠,伴咽痛发热,舌红苔薄黄。多因风热之邪犯肺,宜用桑菊饮加减,常用金银花、连翘、桑白皮等药物。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患儿水分摄入。
咳嗽剧烈伴痰鸣,面赤唇红,属痰热壅盛证候。治疗宜清热化痰,可用麻杏石甘汤加浙贝母、瓜蒌等药物。此阶段家长要观察患儿呼吸状况,防止痰阻气道。
病程后期多见干咳少痰、气短乏力,属久咳伤阴耗气。需益气养阴,推荐沙参麦冬汤加减,常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等药物。恢复期家长应避免患儿剧烈活动。
百日咳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雪梨、百合等润肺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咳嗽期间保持环境湿度,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