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其他疾病或因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常见原因包括药物反应、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抑制等。
部分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可能破坏血小板或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需停用可疑药物并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
病毒或细菌感染可通过免疫机制消耗血小板,表现为皮肤瘀斑伴发热,需控制感染源并使用糖皮质激素、血小板输注等支持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会产生抗血小板抗体,需通过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利妥昔单抗调节免疫功能,同时监测出血倾向。
白血病或放化疗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需治疗原发病并配合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泊帕,严重出血时需输注血小板。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K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所有治疗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