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瘢痕疙瘩发痒可能由局部炎症反应、神经末梢刺激、瘢痕增生活跃、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炎治疗、止痒药物、压力疗法、局部注射等方式缓解。
瘢痕组织内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引发瘙痒,表现为疙瘩表面发红发热。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或遵医嘱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瘢痕内异常增生的神经纤维受压导致痒感,触摸时有针刺感。可尝试冷敷缓解,医生可能开具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或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封闭治疗。
胶原过度合成导致疙瘩持续增大伴瘙痒,常见于创伤后6-12个月内。需采用硅酮凝胶敷料加压,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液瘢痕内注射或积雪苷霜软膏。
衣物摩擦或接触致敏物质诱发局部变态反应,伴随皮疹或脱屑。应避免搔抓,医生可能推荐糠酸莫米松乳膏配合口服依巴斯汀片,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日常需保持瘢痕清洁干燥,避免辛辣刺激饮食,穿着纯棉衣物减少摩擦,若瘙痒持续加重或出现破溃需及时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