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硬化发展为肾衰竭的概率与硬化程度、基础疾病控制等因素相关,主要影响因素有病变范围、蛋白尿水平、血压管理、原发病进展速度。
局灶性肾小球硬化仅有部分肾小球受累,肾功能代偿空间较大;弥漫性硬化超过50%肾小球受损时,肾衰竭风险显著增加。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3.5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控制蛋白尿可延缓肾衰竭进程,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
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会导致肾小球内高压性损伤,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可使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降压药。
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小球硬化5年内肾衰竭概率较高,而微小病变型肾病进展相对缓慢,需针对原发病使用胰岛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等指标,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时及时肾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