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病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增加性传播疾病风险、引发妊娠并发症及影响生活质量。滴虫病是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危害主要有继发感染、传播扩散、母婴垂直感染、慢性炎症刺激。
滴虫破坏黏膜屏障后易合并细菌感染,可能诱发盆腔炎、尿道炎,表现为分泌物异味、排尿灼痛。需采用甲硝唑片、替硝唑栓、奥硝唑胶囊等抗滴虫药物治疗。
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病原体,导致伴侣反复交叉感染。建议性伴侣同步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无保护性行为。
妊娠期感染可能引起胎膜早破、早产或新生儿结膜炎。孕妇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等B类药物治疗。
长期感染可导致宫颈糜烂、输卵管粘连等病变,增加不孕风险。需规范足疗程用药,治疗后复查白带常规确认病原体转阴。
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盆浴及共用毛巾,治疗期间禁酒并加强营养摄入,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