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压积高可能由血液浓缩、缺铁性贫血、骨髓增殖性肿瘤、慢性炎症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血常规与其他检查明确病因。
脱水或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时,血小板相对增多。治疗需及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无须特殊药物干预。
铁缺乏会刺激骨髓代偿性血小板增生。可补充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蛋白琥珀酸铁等铁剂,同时改善贫血相关乏力症状。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导致血小板异常增殖,可能与JAK2基因突变有关,常伴血栓或出血倾向。需使用羟基脲、阿那格雷、干扰素α调控血小板计数。
类风湿关节炎或结核等慢性炎症因子刺激血小板生成。需控制原发病,可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抗风湿药物。
建议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栓风险,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合并高血压或高脂血症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