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脱肛可能由长期便秘、腹泻、营养不良、盆底肌发育不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排便时直肠黏膜外翻、肛门疼痛或出血等症状。
排便用力过度导致腹压增高,可能诱发直肠脱垂。家长需调整孩子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开塞露或聚乙二醇等缓泻剂。
频繁排便刺激肛门括约肌松弛。家长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益生菌或消旋卡多曲等止泻药物。
盆底肌肉及韧带支撑力不足导致脱垂。家长需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补充,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骶骨弯曲度异常或神经发育缺陷可能引发脱肛,常伴有排便控制力差。需就医评估,必要时采用肛门环扎术或直肠固定术等手术治疗。
日常需培养孩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久蹲,脱出黏膜应及时轻柔复位,出现嵌顿或出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