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粒是皮肤表面形成的微小白色或黄色颗粒,医学上称为粟丘疹或汗管瘤,主要由角质蛋白堆积或汗腺导管堵塞引起。
皮肤代谢异常导致角质蛋白无法正常脱落,堆积形成囊状结构。日常需注意温和清洁,避免使用厚重护肤品,可遵医嘱使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或尿素软膏帮助角质溶解。
汗腺导管阻塞使分泌物滞留形成颗粒。建议减少汗液刺激,保持皮肤干爽,医生可能推荐使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克林霉素凝胶或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过度摩擦或微小创伤可能诱发脂肪粒。需避免暴力去角质,修复期可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严重时医生可能开具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外用药物。
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疾病可能伴随脂肪粒增多。需控制原发病,皮肤科可能采用激光治疗或电灼术,配合使用阿达帕林凝胶、异维A酸凝胶等调节角化药物。
脂肪粒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持续增多或伴有红肿疼痛,建议至皮肤科就诊排查内分泌疾病,日常注意防晒并选择无油配方的护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