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慢性溃疡,主要表现为排便时剧烈疼痛、便血和肛门瘙痒。肛裂可分为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多数位于肛管后正中线。
一、病因
肛裂通常由便秘、腹泻、分娩创伤、肛门局部感染等因素引起。长期便秘导致大便干硬,排便时过度用力容易撕裂肛管皮肤。腹泻时频繁刺激肛门也可能引发肛裂。
二、症状
典型症状包括排便时刀割样疼痛、便后持续灼痛、鲜红色便血以及肛门瘙痒。疼痛可能持续数小时,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慢性肛裂可见到哨兵痔和肛乳头肥大。
三、诊断
通过肛门视诊即可发现肛管裂口,急性期裂口新鲜呈线形,慢性期边缘增厚。一般不需要特殊检查,但需与肛瘘、痔疮等疾病鉴别。长期不愈的肛裂需排除克罗恩病等全身性疾病。
四、治疗
急性肛裂可通过高纤维饮食、坐浴和局部用药缓解。慢性肛裂可能需要硝酸甘油软膏或肉毒杆菌毒素治疗。顽固性肛裂需行肛裂切除术或内括约肌侧切术。
保持规律排便习惯,多摄入膳食纤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有助于预防肛裂复发。症状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