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说的阴虚是指体内阴液不足导致虚热内生的一类证候,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症状,常见于肺阴虚、肾阴虚、肝阴虚等类型。
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高热性疾病会导致体内津液消耗,表现为夜间出汗、舌红少苔。日常需避免辛辣燥热食物,可食用银耳、百合等滋阴食材。
慢性失血或久病体弱可能引发阴血亏虚,伴随头晕耳鸣、月经量少。建议通过阿胶、熟地黄等药材调补,配合规律作息改善。
肺阴虚多与慢性咳嗽有关,出现干咳无痰;肾阴虚常因房劳过度引起腰膝酸软。需辨证使用麦冬、山茱萸等药物,避免纵欲和过劳。
长期焦虑抑郁可能化火伤阴,表现为失眠多梦、两颧红。可通过酸枣仁、柏子仁安神养阴,配合情绪疏导缓解症状。
阴虚体质者应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和剧烈运动,饮食宜选择梨子、莲藕等甘凉滋润之品,症状持续需中医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