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室性早搏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心律失常,但部分患者可能因基础心脏病导致风险升高,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心肌缺血、心肌病、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诱发多源室性早搏,常伴随胸闷胸痛,需通过心电图和冠脉造影确诊,治疗可选用美托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扩张型心肌病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易出现多形态早搏,可能伴有心力衰竭症状,需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药物选择包括比索洛尔、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等。
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可导致心肌细胞电不稳定,表现为频发多源早搏,需检测血电解质水平,纠正电解质失衡后早搏多可缓解。
洋地黄中毒或拟交感药物可能诱发多源性室早,需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并监测心电图变化,必要时使用苯妥英钠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早搏发作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