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双眼频繁分泌白色丝状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情描述:
双眼频繁分泌白色丝状物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郭朝阳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双眼频繁分泌白色丝状物可能由用眼疲劳、过敏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干眼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人工泪液、抗组胺滴眼液抗生素滴眼液等药物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用眼疲劳

    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或熬夜可能导致睑板腺分泌异常,形成丝状分泌物。减少持续用眼时间,每小时闭目休息5分钟,热敷眼部帮助缓解。

    2、过敏性结膜炎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结膜产生白色黏丝状分泌物,常伴眼痒、充血。可遵医嘱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氮卓斯汀滴眼液等抗过敏药物。

    3、细菌性结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导致脓性分泌物拉丝,可能结痂。需医生开具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治疗。

    4、干眼症

    泪液分泌不足时黏蛋白异常形成丝状物,伴异物感。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补充泪液,严重时需进行泪小点栓塞术。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室内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饮食中增加深海鱼、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相关文章
埃博拉会引起肺炎吗
埃博拉主要是引起埃博拉出血热,一般不会引起肺炎。 感染埃博拉病毒以后,患者可出现发热、全身酸痛、肤色改变、呕吐、腹泻和出血症状,但不会出现肺部炎性感染症状。埃博拉病毒引起全身出血后,患者进入危重阶段,很快可能就会死亡,死亡原因多为流血不止导致的多器官衰竭。但整个病程发展中,患者不会有任何肺炎症状,例如咳嗽、咳痰等。
埃博拉传染源包括哪些
埃博拉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体,主要传染源包括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但有相关研究发现,果蝠才是埃博拉病毒的最初传染源。 经过相关调查和研究,发现病毒传染源为丛林中的猴子、猩猩等灵长类的野生动物,当时是有人接触了这些动物的尸体才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另外,在撒哈拉中部和南部的非洲地区,研究者发现有多种果蝠体内均携带埃博拉病毒,并且这些果蝠没有出现死亡。但是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以后,均会出现死亡。因此,可以推测埃博拉病毒的最初传染源应该是果蝠。
埃博拉病毒空气存活多久
埃博拉病毒离开寄生宿主,仅能在空气中存活数小时左右,60℃高温环境下可能会存活1小时左右,煮沸的话,5分钟便可灭活。 埃博拉病毒需要依附宿主才可存活,比如人体、非灵长类动物等。若离开宿主在空气中,无法存活太长时间,在干燥环境中可以存活数小时。如果在液体、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会适当延长。 由于埃博拉病毒对热和紫外线较为敏感,60℃的环境下,仅能存活1小时,若煮沸可能存活5分钟左右。
埃博拉病毒会变异吗
埃博拉病毒会发生变异,并变异出五种亚型病毒,其中扎伊尔型、苏丹型和本迪布焦型病毒死亡率较高。 埃博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级为四级,属于RNA病毒,能够发生基因变异,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莱斯顿型和塔伊森林型等五种亚型病毒。 除莱斯顿型外,其余其他四种亚型病毒,均可致人患病,且扎伊尔型、苏丹型和本迪布焦型死亡率可高达90%左右。
艾滋病淋巴结肿大发生在什么时候
艾滋病淋巴结肿大可发生在初期感染HIV病毒后的急性期,或发生于艾滋病发病期,不同发病时期,其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艾滋病淋巴结肿大多发生于急性期和艾滋病期,但急性期淋巴结肿大,并非所有感染者都可出现,仅少数感染者在病毒侵入人体2-4周后出现,临床表现为全身广泛淋巴结轻度肿大,肿大位置较固定,有轻微触痛感,轻轻用手拨动可发现淋巴结可活动、无粘连,并伴有发热、皮疹等全身不适症状,持续1-3天后可自行消退。 而艾滋病普通发病期为6-8年左右,快速进展型发病期则在3-4年发病。处于艾滋病发病期的患者淋巴结肿大会呈持续性、全身性,且肿大位置多半在腹股沟、腋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cm,且质地较坚硬,无疼痛、粘连情况,或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病症可持续3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