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痛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外伤、耳神经痛等原因引起,常见伴随耳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挖耳损伤或进水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耳道红肿、灼热感。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硼酸酒精滴耳液抗感染,避免抓挠耳道。
感冒后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引发鼓室积液,伴随耳闷、发热。需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必要时鼓膜穿刺引流。
外力撞击或气压骤变导致鼓膜穿孔,出现锐痛、出血。需保持耳道干燥,禁用滴耳液,严重时行鼓膜修补术。
三叉神经或舌咽神经受刺激引发阵发性刺痛,与病毒感染、血管压迫有关。可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维生素B12营养神经。
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佩戴耳塞,突发剧烈耳痛或流脓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