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性水肿可能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利尿剂治疗、补充白蛋白、控制原发肾病等方式改善。
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水分排泄减少,常见于慢性肾炎或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少尿和血肌酐升高,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利尿剂,配合ACEI类药物如贝那普利延缓肾功能恶化。
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入组织间隙。肾病综合征患者多见眼睑及双下肢水肿,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联合使用缬沙坦等ARB类药物减少蛋白尿。
肾脏排钠能力减退引发体内液体容量超负荷,与醛固酮分泌增多有关。表现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限制每日钠摄入低于3克,可选用螺内酯等醛固酮拮抗剂。
肾血流减少刺激肾素分泌,引发继发性高血压和水肿。需监测血压并联合使用卡托普利等降压药,终末期患者可能需血液透析治疗。
每日监测体重变化,保持优质蛋白饮食,避免高盐及腌制食品,水肿明显时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