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朵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局部消毒、避免刺激、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出血通常由外力损伤、外耳道炎、鼓膜穿孔、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用无菌棉球轻压出血点5-10分钟,避免反复擦拭。外力损伤导致的出血多能自行停止,无须特殊药物。
使用碘伏棉签清洁外耳道,预防感染。外耳道炎可能伴随瘙痒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制剂。
一周内禁止挖耳、游泳或佩戴耳机。鼓膜穿孔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擤鼻,必要时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预防感染。
凝血功能障碍者需排查血液疾病,伴随牙龈出血等症状时可使用维生素K1片、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但须严格遵医嘱。
出血后24小时内避免热敷,观察是否出现眩晕或听力下降,若持续出血超过30分钟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