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损伤的症状主要包括排尿异常、水肿、乏力、血尿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竭。药物性肾损伤通常由肾小管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间质性肾炎、肾血管收缩等原因引起。
药物性肾损伤可能导致尿量减少或无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治疗需停用肾毒性药物,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托拉塞米等利尿剂,或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药物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后,可能出现眼睑、下肢水肿。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使用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利尿剂,严重时需血液净化治疗。
肾损伤导致代谢废物蓄积、电解质紊乱时,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治疗需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可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等,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部分肾毒性药物可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出现镜下或肉眼血尿。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可遵医嘱使用肾上腺色腙、维生素K1等止血药物,监测肾功能变化。
出现药物性肾损伤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