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进食后腹泻可能由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家长需注意饮食调整、观察过敏反应、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源。
部分婴幼儿肠道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母乳或奶粉中的乳糖,表现为进食后腹胀、水样便。家长可选择低乳糖配方奶粉,或遵医嘱补充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颗粒、乳酸菌素片等。
牛奶蛋白、鸡蛋等常见致敏食物可能引发肠黏膜免疫反应,伴随皮疹、呕吐。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回避过敏原,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西替利嗪滴剂、蒙脱石散等药物缓解症状。
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病原体侵袭肠道时,会出现发热、黏液便。家长应采集粪便样本送检,医生可能开具口服补液盐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严重时需静脉补液。
辅食添加过早或喂养过量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大便含未消化食物残渣。家长应遵循渐进式添加辅食原则,医生可能推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胃蛋白酶合剂辅助消化。
保持喂养器具清洁,避免生冷食物,若腹泻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脱水症状,须立即携带宝宝就诊。